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浅谈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院校扩生规模不断扩大,技工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技工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下降,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体现在英语上尤为突出,英语基础相差悬殊。而我们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很轻松个别学生甚至觉得教材过于简单。而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尽
二、分层教学及其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和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它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促进包括成绩较差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全体、分组、个体教学形式;在教学上多运用启发式、情景式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谋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分层教学”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使智力组合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学生都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一般发展”。1997年Tice就曾经提出分层教学是提高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1.了解差异,科学划分层次
分层次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明“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以免使学习不好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学习好的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并且参考入学英语成绩,把学生划分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好生)占20%,B层次(中等生)占60%,C层次(学困生)占20%,每一层次的教学进度同、教学内容同而且设有内部激活机制即A、B、C三层次学生流动制。也就是以下一次大考成绩为依据,重新按成绩高低排名。
2.教学目标分层次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 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分层次施教以后,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都得到加强。对C层次的学生应采取 “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B层次的学生采取 “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强激励”的教学原则 ,而对A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既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 ,也要适时予以积极肯定,以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C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学生的词汇量非常少,发音很不准确,语法知识就更加欠缺。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没有一点儿兴趣,基本上是一种放弃态度。鉴于上述情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并且有一点进步就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仔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重新讲解语法知识。对于语法的掌握程度以“会用”为主,“够用”为度,有些难度很大,且不常用的语法项目可适当放弃。重新讲解音标,纠正学生的地方音,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为以后训练口语打下基础。B层次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词汇量,但是应用能力不强。口语能力仅限于读课文及回答简单的课堂问题。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及分配教学时间时,以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原则,每周用一半的授课时间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以补充其欠缺的知识,再利用另外一半授课时间讲授配套教材。这样一来,既复习了基础英语,又学习了新的英语知识,英语能力提高得很快。A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要略胜一筹。基本不存在语法问题,发音也比较准确。所以,在讲授新教材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内容,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 政治、 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课堂分层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对 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 “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帮助和引导他们逐步摸索形成自身独特且行之有效、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对 B层次的学生和 C 层次的后进生以 “扶” 为主, “扶” 中有 “放” ,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告诉他们如何有效率地学习。
1)词汇教学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石。词汇量的大小决定听力程度和阅读理解程度。仍以the Great Wall of China 为例,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在老师反复领读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拼读单词即可。对于B层次学生,要求他们能够自己拼读单词且掌握所给单词的词义,用法。对A层次学生要求则较高,在掌握单词基本的词义,用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输入常用的与本话题有联系的词汇,同时,可就本课词、词组、句型的用法精心设计一些较基础的他们能解决的一些单选题,以及达到及时复习、加深巩固的目的。
2)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课文的导入又是课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无疑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以《英语》第八单元the Great Wall of China课文引入为例。我首先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系列长城的图片,对C层次的学生提出以下问题:Do you like travel? Do you know the place? Have you been to the place? 这三个问题很容易回答,而且只需用yes或者 no回答即可,C层次的学生完全可以回答上来,这样使得这部分学生立刻感觉到老师重视他们,他们也能自觉的融入到课堂之中,逐渐地学习英语。对A,B层次学生要求高一些提出下列问题: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Great Wall? If you visit the Great Wall,how will you feel? Do you know when the Great Wall came to the world? 回答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在课文讲解前,要求A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阅读练习题:When were the walls built? Who had the walls joined together? When did the Great Wall come to the world?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How high and how wide is it?
教师讲解完课文后,能根据课文提纲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要求B层次的学生能理解课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背诵教师规定的部分段落,要求C层次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能够理解课文大意,熟练地朗读课文。提问时,C层次学生能应用新的知识,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简单的学习问题。回答只要用 "Yes"or "No", 或做 "True"or"False"判断,适当点拨; B层次学生回答 "Wh-question";A层次学生则要求回答一些开放性、 创造性的问题。
4. 课后作业分层次
实施分层次作业,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和反馈功能,挖掘作业的教育价值。我们不仅应注重作业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查和巩固功能,更应强调作业的反馈功能和实效性。作业的布置要面向不同学生,体现层次性。例如,对 C层次级的学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如背诵生词、 词组等。 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翻译句子、复述课文等及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 可让A,B级的学生做。这样可以使各级学生都能立足各自基础,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巩固知识,有所提高。
5. 考试内容分层次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考试命题时尽量考虑难、 中、 易的比例,多出基础题,让B,C层次的学生觉得只要用功学习就有进步。同时设计附加题,激励A层次的学生。
6. 评价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目的依然是鼓励,也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对于成绩好的A层次的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应及时鼓励,如果一旦回答出哲理性强的问题时,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哪怕只有一丝正确或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再练的欲望和兴趣。
四、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自信心。
由于分层教学法使得水平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这就从客观上保证了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互相较劲,学得比以前更主动、更积极;而对于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 ,也会发觉自己原来并不那么差 ,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经过按能力和水平分层, 教师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这就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了分层施教的空间,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清除厌学情绪。
五、实施分层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要采取动态管理方法适时调整层次
学生是在变化发展的,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对已经超出某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调整,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有效消除C层次学生的思想负担和顾虑
分层教学对那些C层次的学生来说,心理冲击主要表现为“自卑”、“没了面子”等等,容易产生“彻底放弃”、“破罐破摔”的情绪。做好这些学生们的思想工作也是在分层教学方案实施前应完成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应使他们明白: 这项教学改革是从保护学生自尊心、 建立自信心出发的,开始学得缓一点、 慢一点, 总比什么也听不懂、 学不会要强。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适应当前生源素质变化的需要,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给其必要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创设教学氛围,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55年.
2.王松美, 张洲.《中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M].北
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4.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83
6.梅德明, 赵美娟, 徐李洁.《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